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古文字學專題討論
Seminar on Selected Topics in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開課學期
110-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中國文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徐富昌 
課號
CHIN7460 
課程識別碼
121 M22A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中文研討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2人
外系人數限制:1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近百年來,地下材料不斷出土,甲骨文、金文、居延漢簡、雲夢秦簡、馬王堆帛書、包山楚簡、郭店楚簡、上博簡、清華簡、北大簡中大量出現先秦檔案文書與古籍,尤以戰國楚簡為最多,使出土文獻成為一門新興的熱門學科。出土文獻實以「古文字學」為基礎,涉及語言學、文獻學、考古學、歷史學、思想史以及藝術史等不同領域的學科。而「古文字學」屬於語言文字學之範疇,係以古漢字和各種古漢字文獻資料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以時代區分、地域別畫,約可分為:(一)殷商系文字、(二)兩周系文字(止於春秋末)、(三)戰國文字:秦系文字、楚系文字、五國文字、(四)秦漢簡牘帛書文字等,每一專項各具有其特殊性。

本課程之規劃要點,即在瞭解古文字的發展歷史,解析古文字的形體結構,探討古文字的音韻流變,詮釋古文字的字義內涵,運用古文字的文獻資料,進行學術文化的探討。

又,為引領學生能正確有效地運用出土文獻材料,本課程的開設以「古文字學」的基礎訓練為主,兼具跨領域整合的學術視野,用實例講解古文字學的考釋方法以及近百年來古文字學與其他學科整合運用的情形。課程規劃為半年期,上課方式以教師講授與研究生討論各佔一半,跨領域的課程商請該領域學有專精的講師授課,並舉辦學期口頭報,以培養研究生紮實的獨立研究能力,並達成跨領域運用古文字學研究成果的目標。

本課程初期將精選(一)殷商系甲骨文文字、(二)兩周系青銅器銘文文字之材料進行專題講解和討論,章節簡目如下:(詳見課程進度,開學後會調整) 

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大量閱讀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之實際文本,以增進同學對古文字的認識,提升出土文獻的判斷與解讀的能力,並瞭解古文字學對學術文化之影響。 
課程要求
為引領學生能正確有效地運用出土文獻材料,本課程的開設以「古文字學」的基礎訓練為主,兼具跨領域整合的學術視野,用實例講解古文字學的考釋方法以及近百年來古文字學與其他學科整合運用的情形。課程規劃為半年期,上課方式以教師講授與研究生討論各佔一半,跨領域的課程商請該領域學有專精的講師授課,並舉辦學期口頭報,以培養研究生紮實的獨立研究能力,並達成跨領域運用古文字學研究成果的目標。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甲骨文合集》,郭沬若主編,胡厚宣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輯工作組集體編輯。北京:中華書局,民1999年。
《殷周文字釋叢》,朱芳圃,台北:學生出版社,民1972年8 月。
《甲骨文字釋林》,于省吾,台北:大通書局印行,1981年初版。
《甲骨文字集釋》,李孝定編述,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2年。
《契文舉例校讀中國文字》,白玉崢,台北:藝文,1988年3 月。
《董作賓先生九五誕辰紀念集》,董玉京,臺北:董玉京1988年。
《殷虛甲骨文字通釋稿》,朱歧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789年初版。
《古文字學初階》,李學勤,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民1989 年。
《古文字論集》,裘錫圭,北京:中華書局 1992年8 月。
《古文字與殷周文明》,王慎行,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第1 版。
《積微居金文說》,楊樹達,台北:中華書局 1997年第一版。
《漢字字源系統研究》,尹黎云,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12 月。
《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編,四川:四川辭書,1998年一版五刷。
《古文字構形研究》,劉釗,長春吉林大學考古系博士論文,1991年。
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20冊(線裝),1937年。
於省吾:《商周金文錄遺》,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年。
嚴一萍:《金文總集》,10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
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18冊,中華書局,1984-1994年。
《殷周金文集成釋文》6冊,香港中文大學,2001年10月。
劉雨等:《近出殷周金文集錄》全6冊,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周何總編:《青銅器銘文檢索》,6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1冊,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編:《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編。《金文引得(春秋戰國?)》,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容 庚:《商周器通考》,上下冊,哈佛燕京學社,1941年。
容庚等:《殷周青銅器通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年。
朱鳳瀚:《古代中國青銅器》,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年。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年;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上、下冊)。
王世民、陳公柔、張長壽:《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馬承源主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集》(5冊,已出4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孫詒讓:《古籀拾遺、古籀餘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白川靜:《金文通釋》(七卷),白鶴美術館,1964-1984年。
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全2冊,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組:《商周青銅器紋飾》,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唐 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唐復年輯:《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器影集》,中華書局,1993年。
唐 蘭:《唐蘭先生金文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
吳闓生:《吉金文錄》,大業印刷局,1932年。
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重印。
李學勤:《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容庚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金文編》,中華書局,1985年。
張守中:《中山王(fa79)器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陳初生:《金文常用字典》,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周法高主編:《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大學,1975年。
周法高等:《金文詁林附錄》,香港中文大學,1977年。
周法高:《金文詁林補》,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1982年。
孫稚雛:《金文著錄簡目》,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考古研究所:《新出金文分域簡目》,中華書局,1983年。
孫稚雛:《青銅器論文索引》,中華書局,1986年。
張懋鎔、張仲立編著:《青銅器論文索引》(全三冊),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5月初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纂:《金文文獻集成》(全套46巨冊,另有1冊《索引》),明石館出版,2004年12月–2005年6月。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時討論與課堂表現 
40% 
課堂口頭報告及討論 
2. 
學期報告 
60% 
以課堂口頭報告的內容為主題,依照學生熟悉的研究領域,撰寫學期小論文。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15  第一講 古文字考釋方法:理論方法 
第2週
2/22  第二講 甲骨文的出土與斷代 
第3週
3/01  第三講 原始資料(拓片、照片)研讀 
第4週
3/08  第四講 商代甲骨文專題討論(一) 
第5週
3/15  第五講 商代甲骨文專題討論(二) 
第6週
3/22  第六講 商代甲骨文專題討論(三) 
第7週
3/29  第七講 周代甲骨文專題討論(一) 
第8週
4/05  春假 
第9週
4/12  期中考週,上課

第八講 周代甲骨文專題討論(二) 
第10週
4/19  第九講 銅器銘文研究概況、分期與斷代
第十講 殷商銅器銘文專題討論(一) 
第11週
4/26  第十一講 殷商銅器銘文專題討論(二) 
第12週
5/03  第十二講 西商銅器銘文專題討論(一) 
第13週
5/10  第十三講 西商銅器銘文專題討論(二) 
第14週
5/17  第十四講 春秋器銘文專題討論(一) 
第15週
5/24  第十五講 戰國銅器銘文專題討論(二)

第十六講 總結 
第16週
5/31  期末考週,交報告